中文名:贵妃泥
矿产地:贵妃泥为黄龙山黄段的一种,因其烧成后颜色接近女人的皮肤色或蛋羹色,为与其他黄段区分,暂时取名为贵妃泥,也可以蛋羹泥命名。
地质构造:贵妃泥埋藏于底层鹅黄朱泥与下层白砂(矿料呈黑色,烧成后呈白色,砂性很重,故我称之为白砂)之间,厚度5—10厘米,偶然出现,储矿量为少。
矿料特点:矿料呈深灰色,块状,不坚硬。
泥料特点:贵妃泥矿料泥性重,但泥料砂性重,制作时较易开裂。
作品效果:贵妃泥1170度初步烧结,现在高烧制温度1190度,呈色效果变化不大。
价值分析:贵妃泥储矿量为少,呈色效果特殊,色彩具审美性;烧成后砂性重,预计透气性及包浆效果较好(这点还需要实证检验),收藏价值较高。
假冒情况:市场上未见任何贵妃泥作品,也没有发现与其近似的紫砂矿料。造假指数:0
她,没有金黄朱泥的艳丽,没有寻常朱泥的娇艳;她,以清水出芙蓉的姿态、气质和肤若凝脂的泥质,颠倒众生……她,就是贵妃朱泥,为朱泥别种形态存在。贵妃朱泥,在表面看来,泥质似乎更近于紫泥类,但本质确实为朱泥,其原矿颇为少,成品率比寻常朱泥还要低,因此烧制贵妃朱泥壶可称是“火中求金”。
贵妃朱泥壶的质密度相当高,视其表面,有微细颗粒感,光亮度高,触感光腻,好似美人细腻的肌肤。壶声清脆,如清润歌喉婉转。
贵妃朱泥因其矿源不同,烧成后有两色:一种色泽红润而不艳,清雅不俗,贵气十足,这也是贵妃之名的来历,仅就光亮度而言,贵妃朱泥亮于朱泥,朱泥亮于红清水。另一种色泽紫雅,但因其结晶度高、致密度高、泥质细致,所以壶表比紫泥色泽要光亮很多,一般被称为紫朱泥,与红润贵妃朱泥统称为贵妃泥。
因其致密度高,贵妃朱泥聚热扬香,功能较寻常朱泥强,为铁观音等乌龙茶之佳选择。此泥料易泡养,养后光华内敛,黯黯生辉,原先表面的光华,会从内部散发,变得更为光芒四射,夺人眼光。
贵妃朱泥因矿源少、成品率低,近年来成品愈来愈少,绝大多数被冠以贵妃朱泥、紫朱泥之名的紫砂壶,泥料存疑。此次所制贵妃泥壶,存料年代已久,且越来越少,犹如我们珍贵的豆蔻年华,在岁月的飞逝中,渐行渐远,再也不回来,只留下珍惜的成品,随着年华赋予的沉淀精华,变得包浆温润,堪如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