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编号:1989
- 泥料:家藏紫红泥
- 容量:280cc
蒋琰滨紫砂作品:金石味,高雅古朴
时间:2021-08-01 14:14:15 来源:
美不止于外物
不限于器
乃是用心凝成
琰滨刀法·别具一格
金石味·高雅古朴
蒋琰滨早年跟书法家储云学书法,又结缘于书法金石家陈复澄先生,并在陶刻上得其亲授。后拜师舅父鲍仲梅(紫砂七老·任淦庭的徒弟),并得到多位陶刻大师的指点。如此转益多师,丰富了自己的视野与心胸,终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琰滨刀法”。
“琰滨刀法”是蒋琰滨陶刻技艺的集大成者。在题材上,广取博收,除了运用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题材外,还提取了秦代青铜器、玉器、版画以及年画中的素材,突破了紫砂陶刻固有的题材和风格,使作品自然古朴、刀味浓郁并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成为当代“文人陶刻”的典范。
在技法上,除了传统的陶刻技法,他还将篆刻、汉画像石、版画的雕刻技法溶入陶刻之中。刀刀朴素自然,给人以拙味,又拙中现巧,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张扬中不失紫砂本体之美,二者合一,给人以率真朴拙的自然之味。
《韵泉壶》壶体线条流畅舒展,比例协调秀美,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的佳作。采墨绿泥制成,精致典雅。壶面书铭“茶韵清泉”,落款“琰滨”,气韵充沛,意蕴饱满。
《一团和气壶》为原创设计壶型,以圆器为基本型,壶身扁圆宽阔,丰润饱满,从上至下呈倒梯形,壶肩曲折弧度柔和。流、把置于壶身两侧,简洁精练,纤细苗条,线韵感很强,更衬托出壶身丰润。把饰一截飞龙,韵律优雅。压盖似半椭圆形,盖面微微拱起,圆润柔滑。不作壶钮,为此壶的特点,也是对紫砂壶基本壶型的颠覆。通过线条处理,使整器显得格外圆润而不显棱角,故名一团和气。
采原矿小红泥制成,泥色亮泽莹润,更显温润可爱。壶面铭刻“一团和气”,落款“琰滨书”,此壶将书法的飘逸、金石的质朴注入于紫砂中,使紫砂壶成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载体。
金指铜器,石指石碑等。古代铜器(钟、鼎、兵器、用具等)和刻石合称金石。旧时把研究铜器和刻石上古文字及有关资料的学问,叫做金石学。
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金石味是后世文人与艺术家的“美的发现";唯有审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金石味”之美。
蒋琰滨大师本身的书法功底深厚,他的作品不仅保留着毛笔书法原有的造型与韵味,并且在刀法上采取了以刀作笔直接进行刻陶书法的形式,既有毛笔书法的韵味,又有刀刻的爽利雄风。
正如蒋琰滨大师所说:光做好自己的艺术还不够,灿烂的宜兴陶瓷文化,精湛的陶瓷艺术,与宜兴悠久的陶瓷历史、众多的陶瓷门类、丰富的艺术表演形式是分不开的,而陶刻艺术,是宜兴陶瓷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一辈陶刻人,在专业上,首先要去理解紫砂,认识紫砂;在传承上,首先要掌握好基本刀法,关键要学习任老他们这代人的刻苦精神,薄视物质的追求,重视技艺的传承,这样才能推动紫砂的发展。
作为当下紫砂文化界的中青年才俊,宜兴紫砂九隽之一,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宜兴陶刻行业协会会长,蒋琰滨大师为推动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不留余力。他继承传统,同时又勇于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技法融于紫砂壶中,书、画、砂、壶,在他的刀笔之下是和谐一体的。
旭日东升兮万丈芒,万丈光芒兮耀中华!
祝愿蒋琰滨会长艺术之路如旭日东升,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