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编号:1989
- 泥料:家藏紫红泥
- 容量:280cc
熊正根紫砂作品欣赏-洋桶壶的故事
时间:2020-12-02 14:40:41 来源:
洋桶在台湾被称为直身软耳提梁壶,是江南很受欢迎的传统紫砂茶具,壶造型简练、敦实,便于提携,使用方便,利于茗泡,适宜把玩,易于清理,实用性强。
在清末明初时期,家家户户桌上都得摆上一个“洋桶”,不论是家用还是在茶馆,因容量大,又方便手提而受到大家喜爱。以前在田间集体劳作,下地干活,一天的喝水靠的就这个洋桶壶,壶的造型一般来说都是软耳提梁,携带方便,容量大,便于农作和劳动时带到田间或茶馆喝茶聊天之用。
起初,洋桶壶是作为商品远销外洋的。紫砂陶器作为中华名族的民间工艺,一到国外变成了热卖品,甚至一度在国外掀起了一股“紫砂热潮”,供不应求,其中就有着洋桶壶的身影。外国人对洋桶壶的热爱与我们单纯的把洋桶当做一个方便饮茶的器皿不同,他们认为圆润大气的壶身代表着吉祥如意,奉作赠礼佳品。
熊正根老师作品丨禅意洋桶
今天我们欣赏洋桶壶,仿佛能透过它看见旧时茶馆里的光景,木架结构的老宅,条凳方桌,熙熙攘攘,打牌下棋,素描写生,还有逗鸟的老大爷。坐下了,点茶,冲一大洋桶,配盖碗,续水的红绿热水瓶在墙角挤挤挨挨,阳光透过屋顶的缝隙钻进屋子,无论外界风雨漂泊,屋内一片现世安稳。随着茶馆文化的没落,洋桶壶似乎也被束之高阁起来,我们每一次的回味过去,不过是希望通过经典传统之物,去珍惜和享受每一个无法重来的当下,去传承和保护这一份的文明。
熊正根老师在国家技师实操制壶中...
现在许多朋友有一种误解,他们会认为洋桶是款式非常老土的壶,已经过时了; 作为当代的紫砂艺术家,熊正根老师不仅要接触新的理念,集大成之感,也要符合当代人的理念,在他考国家技师的时候,有感而发,写下关于守正创新的论文,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觉得当代紫砂壶要符合现代人的喝茶理念,紫砂离不开实用,也要成为鉴赏艺术珍品,于是有了动手改良洋桶壶的想法。
洋桶壶长圆形身筒,端庄大方,典型的光货特点,不能遮丑,所以洋桶壶既是入门练艺又是考验功力的一款壶型。首先熊老师考虑到的是我们不需要带到田间,而是要让它使紫砂艺术相映成趣,平添浓浓的文人气;特地选用了陈腐十多年的家藏底槽清泥料,好泥配好壶,等出窑的壶经过一段时间的泡养,出包浆了会更有一番韵味。熊老师在清华大学得到教授们更系统的深入指导,熊老师不断精益求精,在守正的同时,与古代不同的把提梁去掉改成壶把,壶钮制作别出心裁,方便拿捏,生动与趣味结合壶盖集改良,合文化美术大成,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口盖严密无隙的同时也要让壶身流圆浑有势,饱满得体。
熊正根老师作品丨禅意洋桶
洋桶壶,不是一把款式老土的壶,而是要成为一件承载岁月文化的经典作品,改良后,朴素的壶身散发出强大的气场,没有一见钟情的心动、着迷,却让人平静、亲切,如多年老友重逢;熊老师将努力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守正”,在“守正”中实现新发展,在“创新”中实现新突破,在发展的浪潮中砥砺前行。